2024年第一震撼!第四个被AI彻底消灭的职业出现

2024年春节,人们迎来的第一个震撼人心的消息是,人类输了。

2月16日,2年前靠着ChatGPT技惊四座的AI界顶流OpenAI发布了他们的最新成果——视频生成模型 Sora,又一次震撼了全世界。

更引人注目的是,在OpenAI发布的演示视频下,“科技先驱”埃隆·马斯克回复了一条:

“gg人类”(gg humans)。

“gg”则是竞技游戏里的常用语,是“打得好”(good game)的简写,一般是失败方在结束前表示认输的话语。

引申到马斯克的评论上,就是:

人类输了。

1、恐怖的“婴儿”

AI是信息世界的革命,而信息革命本质上就是在传递数据的效率因量变而质变的过程。

纵观人类信息时代的迭代发展,从文字,到声音,到图像,到影像,每一波变革浪潮都遵循这一规律,变化依次发生在信息量更高、信息密度更大的领域。

OpenAI的成功,毫无疑问顺应了这一四阶段论。

第一阶段:文字——GPT3(2019年6月),

第二阶段:声音——Whisper(2020年12月),

第三阶段:图像——DALL-E3(2023年9月),

第四阶段:影像——Sora(2024年2月),

最早的ChatGPT以超高质量的文本内容撼动世界,让大众第1次真正感受了AI的魔法,随后说话的WHISPER、画画的DALL-E,分别在两个领域拓展了AI的能力。最后三大能力结合,就有了如今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创世纪”的Sora。

但是,Sora并不是许多媒体鼓吹的那样,是AI成功的标志。

正相反,在这一轮完整的文字-声音-图像-影像迭代过后,我们才刚刚可以说,AI终于“诞生”了。

在Sora的介绍页面上,OpenAI开宗明义地讲述了他们的野心——“理解和模拟运动中的物理世界”,这也是第1次有产品摸到了这个人类在AI领域终极目标的门槛。

正如人类在产生对这个世界的广泛认知之前,首先需要在婴儿的懵懂阶段,大量输入和学习所在的世界的基本知识。

在AI能够“理解和模拟”这个世界之前的这个阶段,就相当于在观察和学习这个世界的“婴儿期”。

令人惊叹的是,这个“婴儿”的成长速度何其迅猛!它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完成了人类信息时代千年的发展历程。这种成长的速度之快,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结合现实来看,这种速度几乎带有“恐怖”色彩。

也就是这短短几年间,AI已经取代了自媒体编辑,赶走了插画师,驱逐了配音演员,如今眼看着要大举进入动画和游戏领域,淘汰建模师和特效师。

而这还只是个开始。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人的认知水平进步分为4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分别是: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一般在9-12月,儿童获得客体永恒性。

⒉、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进入智慧发展阶段,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但其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等特征,尚未获得守恒的概念.存在泛灵论的思维。

⒊、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获得了守恒的概念,思维可逆.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⒋、形式运算阶段(1l~15岁):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思维可逆和补偿。

以Sora的水平,顶多可以称其为第二阶段。而仅仅是这么一个婴儿,已经开始大肆抹杀人类在社会上的存在感了。

如果AI真的可以“理解和模拟运动中的物理世界”了,能给世界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了,那人类社会会变成什么样?

当然,这个问题我们短期内是无法获知了。

当下最适合做的事,是往回退一步,思考一下既然一样东西注定要替代人类,那在那个时刻到来之前,我们能不能从中先获得什么利益?

2、三大绝佳风口

从AI之前的发展历程来看,推动其发展的三大核心因素分别是人力、数据和算力。

人力指的是算法、数据方面的人次,好比上学时的导师,教会AI一系列认知世界的基础方法并培养其专业能力。

不同的专业导师会培养出不同的形态,因此AI算法工程师会变得越来越值钱,而研发AI有效算法的企业也会越来越有价值。

2020年一份中国AI企业调查显示,推进人工智能探索应用最主要的障碍是AI专业人才的缺乏,占比高达51.2%。

2024年第一震撼!第四个被AI彻底消灭的职业出现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人工智能不同技术方向岗位的人才供需比均低于0.4,说明该技术方向的人才供应严重不足。从细分行业来看,智能语音和计算机视觉的人才供需比甚至低至0.08、0.09,100多个岗位抢1个人,相关人才极度稀缺。

2024年第一震撼!第四个被AI彻底消灭的职业出现

近年来,高校纷纷增设人工智能专业。截至2022年,全国先后已有4批共计440所高校获批设置AI专业,占1270所本科高校的34.6%。2020年—2022年,分别有180所、130所、95所高校获批开设AI专业。

但情况并没有多大好转。

这一方面是人才培养需要时间。

根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发展报告(2022)》(下称《报告》),中国本科高校AI专业2018年才开始招生,2022年才出现第1批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

另一方面产业增长更加迅猛。

根据中国企业数据库企查猫,2020年之后,AI企业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注册企业数量每年增长超过2000家。

2024年第一震撼!第四个被AI彻底消灭的职业出现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去年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人才专场高峰论坛上透露,国内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总缺口达500万。上海市2025年需求40万,而本地高校相关专业在校生规模为4万。

这就导致,根据脉脉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8月,AI行业的人才供需比依然为0.39,相当于5个岗位竞争2个人才。

可以预见,AI人才相关领域,无论是教育、培训还是卖课,都会有很大的机会。

在人力之后是数据,数据就好比是教材和课本,通过表面数据教会AI表面现象的东西。

自OpenAI于2020年推出GPT-3以来,谷歌、华为、智源研究院、中科院、阿里巴巴等企业和研究机构相继推出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包括Switch Transformer、DALL·EMT-NLG、盘古、悟道2.0、紫东太初和M6等。

这些模型的预训练模型参数数量、训练数据规模,正按照每年增长300倍的夸张幅度增长。

据Dimensional Research全球调研报告,72%的受访者认为至少使用超过10万条训练数据进行模型训练,才能保证模型有效性和可靠性。

目前来看,这种通过增大模型和增加训练数据提高AI水平的方法,仍是短期内主流演进方向。

然而,有96%的受访者在训练模型的过程中受到训练数据质量不佳、数量不足、数据标注人员不足等问题的困扰。

可以预见,基础数据相关的行业将会提供巨量的机会。

在AI人潮带动下,中国人工智能基础数据服务市场预计将由2021年的30亿元,到2027年大增至130-160亿元,有超过400%的增长空间。

2024年第一震撼!第四个被AI彻底消灭的职业出现

最后,算力如同智力,把老师教的、课本讲的学完后,能思考到多深的程度,就取决于算力的大小。

AI算力离不开上游AI芯片、GPU、FPGA、ASIC等高性能软硬接的支撑,也离不开满足大规模算法的AI服务器的环境支持,这2个领域也是当前最受追捧的风口。

根据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达到427亿元,同比增长124%。

目前,中国AI芯片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应用落地都有广阔的空间。

在政策、市场、技术等合力作用下,中国AI芯片行业将快速发展,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初步测算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850亿元。

2024年第一震撼!第四个被AI彻底消灭的职业出现

从AI服务器的出货量情况来看,2022年中国AI服务器出货量达到28万台,同比增长了23%,6年累计出货量超过82万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模型规模不断扩大。现阶段主流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规模已由原来的几百万参数扩大到数十亿参数的大模型。

这些大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对计算资源的需求较大。与此同时,随着AI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对模型在线推理的需求也在急速增长。

预计到2027年,中国AI服务器出货量将达到65万台,2022-2027年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18%。

2024年第一震撼!第四个被AI彻底消灭的职业出现

3、AI的真正威力

如今的AI还只是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却已经展现出非凡的能力。一旦它“学有所成”,必然将展示更大的威力。

AI以其独特的算法工程之能,可以通过对物理环境的智慧解读以及与产品应用场景和技术推导的完美融合,重新塑造制造业的供给侧和生产侧格局,为整个产业带来革命性的模式和形态变革。

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未来AI可以全流程替代人类。

在设计阶段,AI能够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包括历史数据、市场趋势、产品性能参数等,同时比较和评估大量的设计方案,或者直接利用优化算法来搜索设计空间中的最佳解决方案,高速、高效地实现兼顾性能和安全性的设计。

在生产阶段,AI可以应用于自动化装配线和机器人操作,在进行高精度的操作,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预测设备故障并进行预防性维护,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不久前,特斯拉中国发布了“加入特斯拉AI&工业互联网团队,一起用技术改变世界!”的招聘信息,开放了包括资深数据算法专家、高级数据算法工程师、高级数据算法工程师等在内的多个相关岗位。

从本次招聘来看,特斯拉已经将AI应用在汽车研产供销等多个环节,在相关招聘要求中,数据算法岗位聚焦于工厂生产制造、供应链、销售服务、充电网络等环节。

可以预见,在未来,人工智能必将深刻地改变工业生产的面貌,为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AI将推动工业生产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迈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产品质量和可持续性。

然而,我们也必须警惕AI向负面的方向发展。

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需要重视人工智能的伦理和社会影响,避免滥用AI技术带来的潜在风险,如数据隐私泄露、人员替代和社会不平等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在AI发展的道路上保持警惕,加强监管和规范,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同时,我们也需要积极探索AI技术与人类共生共荣的发展模式,发挥其最大的潜力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和进步。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hongyi.com/8668.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3月 1日 下午3:55
下一篇 2024年 3月 5日 下午1:26

相关推荐

  • 抖音“元老”、西瓜视频前总裁辞职?字节跳动“VR之战已经失败”!

    抖音“元老”、西瓜视频原总裁离任?字节跳动“VR这场仗败了”! “字节跳动一向奉行谁开疆拓土谁就往上升,谁失利了谁就走的准则。” 记者丨杨月涵 一年前,没顶住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消费者王先生果断下手了一台PICO 4。 在他的形象里,其时PICO 4的宣扬满大街都是,下班回家的必经之路上,建筑物外立面巨大的液晶广告牌里,主角PICO4让他心动不已。那或许也是…

    2023年 10月 26日
    9870
  • 2023年,手机厂商中端机大战也升级了?

    每年的3月份都是手机厂商们发布新品的高峰期,本年也不例外。最近一段时间,iQOO、OPPO、华为、Redmi等国产手机品牌均在扎堆发布新品。2月7日,一加发布新机一加Ace 2,将12GB+256GB的起步机型价格下探至2799元起,这之后Redmi K60系列也宣告降价,将12GB+512GB机型降价至2999元。 在一加和Redmi为竞赛焦点的中端手机商…

    2023年 4月 6日
    1.3K0
  • 国内旅游1.19亿人次:天水旅游订单增长21倍,麻辣烫店“下午3点就没菜了”

    4月6日,为期3天的清明小长假正式收官。多家在线游览渠道发布的音讯显现,作为春节后的榜首个小长假,清明假日的游览商场迎来了一波出游小顶峰。 当日,据文旅部发表的数据,2024年清明节假日3天,全国国内游览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加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12.7%。 多地招待游客人次同比大幅增加…

    2024年 4月 7日
    7.1K0
  • 报告: 41.93%的大学生单身,且不愿意脱单

    为什么那么多的大学生不想“脱单”了 康复单身已有两年,大学生李颖始终无法走入下一段爱情。她和前男友是异地恋,最初很甜,哪怕只是“买奶茶”这种小事,都会和对方共享。他们每晚都会煲电话粥,实在困到不行,才会挂断电话。热恋期没有持续太久,“时刻长了,我总感觉自己在和手机谈爱情”。慢慢地,沟通越来越少,对话也只剩下“吃了吗”“早点休息”之类的例行问好。不到半年,两人…

    2023年 4月 13日
    1.1K0
  • 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今日开启 节前有望下调

    “五一”假期将至,驾车出行的成本是否会有改变? 4月28日24时,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敞开。继上轮价格上调后,组织估计,本轮成品油价格或将下跌。 资料图:加油站。 中新财经 葛成 摄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郑明亚表明,本计价周期内,原油改变率以负值初步,并在负值范围内震动加深。尽管欧元区和英国经济数据体现微弱,但是美联储大概率持续加息施压世界油价。商场对…

    2023年 4月 28日
    1.1K0
  • 爱因斯坦预言再次正确,科学家首次证实黑洞周围存在坠落区

    IT之家 5 月 28 日音讯,牛津大学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团队证明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一个关于黑洞的要害预测,初次证明黑洞周围存在着一个“掉落区(plunging region)”,即物质不再像螺旋相同环绕黑洞旋转而是直接坠入黑洞的区域。 此外,他们还发现该区域展示出了银河系现在已知最强引力,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皇家天文学会月报》(IT之家附 DOI:1…

    2024年 5月 29日
    6.9K0
  • 没有雷军的加持,小米15系列已经成为小米不能输的一场战役

    上一年,首发搭载高通骁龙8 Gen3处理器的小米14系列取得了非常亮眼的销量成果。小米手机2023年第四季度销量也因而同比暴涨38%,力压华为、荣耀、OPPO、vivo等品牌,一跃成为国产手机品牌当季榜首,小米15系列居功至伟。 本年年初,雷军宣布将全身心投入到小米轿车事务之中,之后将由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兼任小米品牌总经理,往后咱们将很难在小米手机发布会上看…

    2024年 3月 25日
    6.9K0
  • 苹果加速从中国转移供应链,印度生产份额创下新高

    4月14日讯,苹果正在加快从我国搬运供应链,这一点毋庸置疑,看看印度的数据就知道了。 据彭博社报导,上一财年,苹果公司在印度拼装了超过70亿美元的iPhone,在加快向我国以外的地区搬运后,印度在智能手机领域的产量增加了两倍。 知情人士说,苹果现在通过富士康、和硕等扩展协作,使近7%的iPhone都在印度出产。这对印度来说是一个严重的腾跃,据估量,2021年…

    2023年 4月 16日
    1.1K0
  • 是什么力量让重达60万亿吨的地球悬浮在太空中?

    地球,这座重达60万亿亿吨的巨大天体,似乎是被某股奥秘的力气悬浮在太空中。这个问题引发了无数科学家和研究者的好奇心,他们纷纷投身于揭开这个陈旧而奥秘的谜团。多年来,人们一直信任是地球的引力将其固定在世界中,但跟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理论和观念也开端浮出水面。 地球引力:什么是地球引力?引力怎么坚持地球的平衡? 地球引力的坚持是依据质量和间隔的关系。依据万有引…

    2024年 3月 7日
    2.0K0
  • 《阿凡达2》上映10天,全球票房已超8.8亿美元 年度排名五

    据Deadline消息,截止到刚过去的这个周日,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2》电影全球票房估计已达8.81亿美元。北美大约2.537亿美元。 《阿凡达2》仅上映10天,现已超过《黑豹2》暂时是2022年全球票房第5高的电影。预计在今年结束前,《阿凡达2》全球能拿到10亿美元票房。 昨晚,《阿凡达2》中国内地票房超过了7亿元。此前有专业媒体预测《阿凡达2》的…

    2022年 12月 27日
    7.8K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