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预警,酷暑期间如何预防热中风??

大暑已至,盛夏正当其时。于7月22日,我们迈入了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二个节气的门槛——大暑,标志着一年之中最为炽热且湿润的章节。作为夏季的高峰,大暑恰逢“中伏”期间,我国广袤大地普遍迎来极端高温与丰沛降水,构成了典型的“湿热交蒸”气候特征。此时,天地间湿热之气达到鼎盛,同时,此阶段各种气象灾害,如旱涝及风暴,亦呈现出高发态势。不仅自然界饱受其影响,人体亦易感受外界湿气侵袭,须警惕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在这炎炎夏日的巅峰时刻,防暑降温成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务必减少户外高温环境的长时间停留,积极防范中暑的发生。饮食宜偏重清淡,注重调养脾胃,促进体内湿热排出。此外,精神调养同样关键,倡导静心养性,保持情绪的平和稳定,避免过度疲劳,以维护身心健康。值得注意的是,大暑期间,中暑之外,还需谨防热中风的悄然威胁,及时识别并妥善应对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d766af61416944f8813b9cc8733d0da4高温的预警

一、高温导致中风多发

在夏季,许多中老年人往往认为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而夏季相对安全,因此放松了对疾病的预防和管理。然而,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老年人由于对高温的适应性较弱,在夏季更容易突发脑血管疾病,也就是热中风

据权威数据显示,老年人在高温天气中更容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告显示,短期暴露在高温和高强度热浪中,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死亡率分别增加2.1%和11.7%。

研究表明,中风的高发期有两个:一个是在气温低于0℃的寒冬,另一个是在气温超过32℃的盛夏高温天气下的中风被称为热中风”,其中大多数属于缺血性脑卒中。数据显示,在高温环境下,中风患者中60-70%为缺血性脑梗塞。几项气候条件对中风的影响观察性研究表明,在低温和高温条件下中风风险增加之间存在非线性关联,特别是高温方面,较大的昼夜温度范围(DTR)与中风住院和死亡风险的增加有关。

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显著升高,极端高温天气增加了中风的风险。相较于出血性脑卒中,高温与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之间存在更为显著的关联,并且这种关联表现出1至6天的滞后效应。因此评估天气条件与中风风险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带来的高温影响下,有必要制定临床指南,对中风风险高的患者进行预防性干预。

d35b99e91b5643e786588b3dd70c2e59热中风是什么?

二、高温为何招致中风?

在炎热的夏季,中风案例频增的现象与高温天气息息相关。当环境温度攀升至32℃以上,人体依赖排汗来调节体温,这一过程中若水分补充不足,将导致体液大量消耗,血液因而浓缩,血小板易于聚集,血液循环速度放缓,促使血栓形成。一旦这些血栓阻塞了向大脑供血的颈总动脉,便会导致缺血性中风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维持高温下的体热散发虽依赖增强的血液循环,但这对老年人而言却是一把双刃剑——血液循环需求剧增不仅可致血压升高,还可能因血液量减少和粘稠度增加而促发缺血性中风,这也是早晚6时及正午成为脑中风高发期的缘由。事实上,当气温超过32℃,中风的发病率比常态高出约66%,并且气温越高,潜在的健康威胁越大。尤其是那些已患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他们可能因避免使用风扇或空调及饮水不足而面临脱水风险,进而减少血容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减缓血流,为微小血栓的形成创造条件,最终堵塞脑血管,触发中风事件。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空调能有效预防中风,实则不然。过度依赖空调可引发血管收缩和血压上升,构成中风隐患。加之室内外温差大导致的频繁体温调节失衡,进出空调环境的举动亦会加剧血管的不规律收缩与扩张,提升了中风的风险。因此,在炎热季节正确使用空调至关重要:空调温度调节合适,维持适度的室内外温差,减少环境温差突变的频率,是防暑降温同时保障心脑血管健康的关键策略。

462e9197a223461d839ec323ab68bc59降温补水是关键

三、高温来袭时,预防中风的措施有哪些?

面对高温侵袭,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中风尤为重要,尤其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老年人群,他们在此类气候条件下面临的中风风险显著增加。以下可以参考:

1. 主动补水与电解质平衡:即便在不觉口渴时,也应主动、少量多次饮水,并适量补充电解质,如钠盐,以维持血液稀释状态,减少血栓形成。建议床旁放饮用水,夜间醒来时也可适量饮水,有助于血液畅通。当户外活动时,出汗较多时,尤其要注意补水补盐。

2. 合理调控室内环境:将空调设定在24至28℃,避免冷风直吹,并定时通风换气,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外出活动时,给自己一个适应时间。

3. 严格管理基础疾病:遵医嘱合理用药,如降压药和降脂药,平衡休息与活动,避免身体过度负荷。尤其是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血脂症人群。

4. 均衡膳食:注重营养摄入的多样性,确保蛋白质等关键营养素充足,支持身体健康。

5. 情绪管理:高温天气易使人情绪波动,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剧烈起伏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还有适当运动与充足睡眠也很重要。

特别提醒,老年人若在非极端高温环境下突感不适,如不寻常的燥热、短暂性头痛、眩晕、肢体麻痹或频繁打哈欠、言语不清等,这些可能是中风的预警信号,需立即就医,拨打120电话,切莫轻视。中风后的3至6小时被视为救治黄金期,及时治疗能够极大限度地减轻脑损伤,促进康复。通过这些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可以在炎炎夏日为易感人群筑起一道健康的防护墙。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bbhongyi.com/8803.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7月 30日 下午12:41
下一篇 2024年 7月 30日 下午12:47

相关推荐

  • 不是暖冬吗?为什么这么冷,听听国家气候中心怎么说

    “说好的最暖年呢,怎么寒潮一来这么冷?” 近期的冷冻感让许多人颇为疑惑。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此前的预测,今年冬季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那为何如今这么冷? 国家气候中心表示,谈及某年或某个月份偏暖,不是通过单次天气事件来定的,而是通过对比整段时间的气温平均值,是否显著高于或低于历史同期来确定。例如,今年秋季11月3日至7日,我国大部地区出现一次寒潮天…

    2023年 12月 20日
    7.2K0
  • 紧张得走不动了,海关截获肚子上绑306芯片的CPU老哥!

    近日,拱北海关所属青茂海关抄获一起旅客绑藏中央处理器(CPU)进境案。 6月29日16时许, 一名身穿黑色短袖的旅客从青茂口岸旅检现场“无申报通道”进境,现场关员发现该旅客走路姿态反常,遂对其进行拦截。 经进一步查看,关员在该名旅客两腿部及腰背部发现用塑料膜及胶带缠绕捆绑的中央处理器,合计306块。目前该案已移交海关缉私部分进一步处理。 相片显现,私运者穿着…

    2023年 7月 11日
    1.4K0
  • 一项研究发现,西北地区的居民,吃面食比吃米饭的人更容易胖

    在我国,一般来说,以米饭为主食的人多会搭配配菜,如蔬菜、豆类食物、肉类或鱼类。而西北地区的人喜欢吃面条,有时还会多吃油,比如陕西的“油泼面”。 一项研讨发现,西北地区的居民,吃面食比吃米饭的人更容易胖。 研讨者剖析了西北地区民族队列研讨中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的10.6 万名居民。剖析其主食偏好及身高、体重、腰围、体脂率等数据。 研讨中选用体脂率&gt…

    2023年 2月 13日
    1.3K0
  • 夏末秋初吃海鲜,谨防副溶血性弧菌中毒

    经历了休渔期,迎来了海鲜大丰收的季节,中国北方度过炎炎夏日,进入秋季,也是吃海鲜的黄金季节。但吃海鲜要警惕副溶血性弧菌中毒哦。 副溶血性弧菌为革兰阴性菌,主要存在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这种细菌在淡水中生存期短,在海水中却可以生存47天以上。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哪来的? 1、直接污染 海水及沉积物中有副溶血性弧菌。沿海地区的渔民、饮食从业…

    2024年 9月 5日
    7.4K0
  • 冬瓜皮、茄子皮、黄瓜皮,哪些蔬菜皮可以吃? 怎么吃?

    冬瓜皮、茄子皮、黄瓜皮,哪些蔬菜的皮能够吃?又该怎么吃呢? 咱们常常炒菜做法的人都知道,像冬瓜、茄子、胡萝卜、黄瓜这些带皮的蔬菜,一般都是先削掉皮再吃。 可有人好奇,这些蔬菜皮能够吃吗?里边会不会也有很多营养成分呢?这个论题小爆教师也很感兴趣。 今日小爆教师,就跟大家聊聊: 冬瓜皮、茄子皮、黄瓜皮,哪些蔬菜的皮能够吃?又该怎么吃呢? 1、冬瓜皮能吃吗? 冬瓜…

    2023年 4月 21日
    1.2K0
  • 让孩子玩了一段时间手机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马斯克会发出这些警告了……

    看到自媒体博主@王左中右的分析,十分有趣: 春秋时期的教育压力在老师,名师都在卷自我修养; 战国时期的教育压力在家庭,开始卷环境,所以有了类似“孟母三迁”的典故; 宋朝,大家回过味了,子不教,可能是父之过,压力瞬间给到了爸爸; 明清,爸爸们卷到飞起,有了各种家书、鉴略传世; 而现代,是全家一起卷。 卷的成本大了,副作用就来了,一切影响教育成果的娱乐方式,开始…

    2024年 3月 5日
    7.4K0
  • 晚餐吃面条还不如啃黄瓜呢?医生警告:如果你超过60岁,晚餐切记“3不吃”

    “晚饭吃面条顶得住?不如啃根黄瓜解解腻!卫大伯,你这肚子又鼓成个大西瓜了吧?”接下来我们用一个实际的临床案例来解释医学知识,希望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这话是隔壁王婶说的。王婶是个急脾气,看到卫大伯每晚吃一大碗面条,肚子吃得圆鼓鼓的,实在忍不住了。 卫大伯呢,已经年过六十,最喜欢的就是晚上捧着一大碗面条边吃边看电视。 面条上铺了厚厚的一层卤子,看起来倒是…

    2024年 9月 5日
    7.3K0
  • “五一”小长假火爆,火车票热门线路部分方向已售罄

    “五一”假日临近,很多人已经在规划假日出游计划。4月15日起,旅客就可以购买五一假日首日,也便是4月29日的火车票。哪些出行线路比较抢手?   15日下午4时,记者在12306App上查询发现,4月29日当天,由北京前往西安、长沙、沈阳等地的列车,只剩下少量余票,部分方向的高铁、动车票已经售罄。   北京西站售票车间副主任 尹世斌:现在售票状况来看,4月29…

    2023年 4月 17日
    1.1K0
  • 新研究:这种寄生虫可以“窃取”宿主基因来操纵宿主

    在韩国大热的电影《铁线虫入侵》里,铁线虫可通过在人体内寄生繁殖而操控人类认识并致人逝世,片中的人类在被铁线虫感染后纷纷跳入水中自杀。这一设定借鉴了实际中的生物现象:寄生于陆生昆虫螳螂体内的铁线虫为了到河里或池塘里产卵,会操纵宿主投水自杀。 实际世界的铁线虫究竟是如何完成这一生物“木偶戏”的呢? 10月19日,日本理化学研讨所(RIKEN)宣布的一项新研讨发现…

    2023年 10月 26日
    7.3K0
  • 张文宏:“二羊”幅度小、症状轻,病毒感染仍有长尾效应

    近期,有人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有人是第一次感染,被网友称为“查漏补缺”。 对此,5月18日,国家传染病中心(上海)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天新冠疫情已经进入正常波动和流行病的状态。 “二阳”现象出现,但这次幅度较小,症状较轻,尤其是已经感染者,发热时间较短,取药方便。 “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应对的有效性将远好于第一波。”张文…

    2023年 5月 18日
    1.2K0